高效率细筛的应用优化了工艺流程结构。长期以来,中国选矿一直采用尼龙(高频)细筛,由于其筛分效率低,存在再磨机磨矿效率难以提高,再磨循环量大,过磨现象严重,造成金属流失,选矿技术指标不高的问题。
这种因FeO含量的变化导致酸性正浮选工艺质量的变化,既影响整个工艺流程指标的稳定,也影响了了整个工艺流程作用的发挥。
在阶段磨矿、重勋磁选一酸性正浮选工艺中,粗粒部分相对易选,采用经济、简单的重选工艺,在经济的状态下实现了较高的选别指标;细粒部分相对难选,采用高效复杂的浮选工艺,确保了高水平的选别指标。
多年来,中国围绕提高赤铁矿矿石和混合型铁矿石的选矿技术水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处理不好,往往容易造成浮选过程的混乱,难以控制。这也是阴离子反浮选过程中有时指标严重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细粒铁矿石因为磨矿细度细,导致矿物活性高,难以回收;二是铁矿石细磨后,容易造成有用矿物的过磨,在选矿过程中形成金属流失;三是矿物细磨后,使矿物间的分选更加困难。
与磁选一磁重选工艺相比,单一磁选工艺节水效果更加明显,表明该流程更 适宜缺水地区;与弱磁选一阴、阳离子反浮选工艺相比,单一磁选工艺既因为不用配制药剂而节约能源,又因为不使用药剂而成本较低。
现今世界各国的尾矿坝仍以采用上游式尾矿筑坝方法为主。我国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尚欠发达,上游式尾矿坝更是多达90%以上
MVS高频振网筛作为本钢两选矿厂提铁降硅工艺中的筛分设备,能有效地控制好精选入选粒度,减少球磨机再磨负荷及过磨现象。
筛下产品中+120目粒级由尼龙细筛的11.18%降至高频振网筛的3.77%,降低了7.41个百分点。
确定了MVS高频振网筛的工艺条件后,对2台MVS电磁振动高频振网筛组成二段细筛的细筛再磨流。
仅铁含量较高,而且含有铜、钴、硫、金、银等;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尾矿中伴生有钒、钛、钴、硫、钪等有价金属元素
经过半年多的生产实践,由于筛分效率高及“重介效应”下细筛分级具有正富集作用,在保证最终铁精矿品位相同(TFe 65.00%)的情况下,磨矿细度可由一0.074 mm 90%下降为82%,磨机处理能力提高12个百分点,磨矿能耗下降8一10百分点。
在国内,矿山酸性水中和法基本上沿袭石灰乳中和法。在国外,美国环保局认为石灰石加石灰乳串联工艺处理含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水是较经济的方法,比单纯的石灰乳中和法能降低30%的处理成本。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矿浮选选矿厂排放水处理。该类型废水pH值高,一般为9~12,有时甚至达到14,存在着沉降速度很慢的悬浮固体颗粒,胶体数量多,且存在部分微量可溶性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
水中的悬浮物经过自然的沉淀会得到降解,而水中的化学药剂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得到降解。
因为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为无毒的物质,而且某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在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农作物的组织机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而使人体中毒
在矿石日益贫化、资源13渐枯竭、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大量利用铁尾矿是提高生产效率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是选矿厂以较短途径向无尾矿工艺过渡的捷径。
针对该类酸性水,采用了二段中和法进行处理。二段中和法就是利用石灰石加石灰乳串联工艺处理含金属离子的酸性水的方法。
人工废水研究表明,以铜的化学当量加入硫化钠于铜、铁的人工废水中,在自然pH值条件下(pH=2.2),用丁黄药浮选硫化铜沉淀,铜的去除率大于99.7%,残留浓度低于0.20 mg/L,而铁的去除率几乎为0。
经天津建材研究所和北京铁路局建材研究所鉴定,岩石是用作生产铁路道碴、公路路基石及其他建筑用碎石等的较好原料;尾砂是用作加工成建筑用中砂的好原料。
凹山露天采矿场酸性水处理系统示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矿对矿区酸性水进行了研究与试验,建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酸性水处理系统。
该设施投入运行后,5年问共节约重铬酸钠约280 t,价值90多万元,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88%,有害处理流程是将井下酸性水与选矿排放水混合,利用其中的酸碱进行中和,外加硫酸和石灰调节pH=8,再加适量的硫酸亚铁混凝,经混合、曝气、静止沉淀后,出水可供选矿用或外排。
反渗透法是利用半渗透膜和加压的办法分离水中污染物质的一种方法。一般渗透作用是溶剂通过半渗透膜,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
国外对选矿废水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的报道相对较多。日本采用离子(泡沫)浮选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然后再将其回用到选矿工艺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