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04 14:09:49
作者:世邦机器
采准切割
采切工程由阶段运输、底部结构、拉底与割帮巷道工程组成。阶段运输水平一般采用外环行运输系统。底部结构一般采用电耙道底部结构和格筛巷道底部结构,近年来也开始采用小规格无轨自行设备底部结构。在自然崩落采矿法中一般底部结构所承受的地压很大,它的维护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电耙巷道一般采用厚度为30~45cm高标号混凝土浇灌, 底板用钢轨加固。为了维护回风巷道,地压过大时,可使回风巷道低于耙矿水平4~5m, 并用风眼(小井)与电耙道联通。
拉底巷道通常是掘进一系列相互垂直的斗颈联络道,斗颈联络道之间留有临时矿柱支撑拉底空间。为了减少割帮巷道工程,可在矿块四周掘进天井,在天井中开凿岩硐室用深孔爆破进行割帮。因为设有凿岩天井,所以在必要时还可将采矿方法改变为阶段强制崩落法。凿岩天井也可以兼作检査天井。
回采
回采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矿块拉底、局部放矿控制块自然崩落,石灰岩覆盖下大量放矿。
矿块拉底即爆破拉底巷道间的临时矿柱,可采用中深孔爆破。拉底可由矿块一侧开始向另一侧推进,也可由矿块中央开始向两侧推进。拉底空间逐渐扩大后,已形成的拉底空间附近的拉底巷道和炮孔,甚至其下部的电耙道,均会受到压力支撑带的大地压。因此拉底速度不能过慢,应超过地压破坏拉底巷道和临时矿柱中炮孔的速度,否则导致拉底不充分,给以后的矿块自然崩落造成严重困难。
拉底过程中要放出部分崩落锰矿石。矿块下部全部拉开后,矿块开始由下而上全面自然崩落。如果割帮工程布置适宜,拱脚带适时破坏,自然崩落会正常向上逐渐发展。当自然崩落的锰矿石填满已崩落空间,会阻碍上部锰矿石继续自然崩落。为了不妨碍自然崩落,需要不断放出崩落锰矿石(大约占崩落总量的50%)。放矿速度的确定是影响这种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放矿速度过小,不仅产量小,而且给拉底结构的维护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支护费用大副度升高。局部放矿速度过快,强度过大,会造成自由空间高度过大,有可能造成空间上部的锰矿石整体冒落,出现危害严重的空气冲击波,或造成矿块侧面巳崩落的废石流入自由空间,隔断上部锰矿石,造成很大的锰矿石损失或贫化。局部放矿过程中卓越始终使崩落锰矿石与工作面之间保持2~3m髙的空间。各矿山矿岩条件不同,其放如矿速度也不同,一般放矿速度应控制在每天15~120cm之间。
通过局部放矿进行控制,使矿块自然崩落由下向上一直发展到通风平巷水平,接触到上部崩落岩石,而后转入大量放矿。无论是局部放矿或是覆岩下大量放矿都需要加强放矿管理,加强计量工作,严格按各漏斗的放矿计划进行放矿。矿块四周皆为矿体时,矿块损失贫化较低,当矿块与已采空区崩落废石有几个接触面时,锰矿石损失贫化非常大。有时阶段不分为矿块进行回采,而分为盘区。盘区宽20~ 60m,长150~ 300m。盘区可沿走向布置,也可垂直走向布置。盘区开采多用于锰矿石非常不稳固和实行连续开采的矿体。
-END-
合理的放矿方案应满足损失贫化少,强度大与地压小等要求。选择时应根据矿体的倾角、厚度以及崩落矿岩的块度和相邻采场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生产中要求尽量减少锰矿石与废石接触面数,尽量降低侧边接触面的废石混入率。
依次放矿制度,即按一定顺序,将每个漏斗所担负的矿量一次做完。这种放矿制度,不论对于垂直边壁采场还是具有倾斜上下盘的采场,都是不合理的,其缺点是不能用相邻漏斗的相互作用,故损失贫化大。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是将阶段再用分段巷道划分为分段,分段再划分为分条,每一分条内有一条回采巷道(进路〉;分条中无专门的放矿底部结构,而是在回采巷道中直接进行落矿与运搬。
矿体大部份分布于背斜南西翼,断续分布长达15公里,但旷体较奸的仅以靠近背斜北西倾伏端观音山一带连续长3公里,宽250―500米,为本区详细勘探地段,共余地段断纹分布的矿体作了地衷普查评价。
凿岩主要采用YG-80和YGZ-90型凿岩机。扩切割槽的较小抵抗线为1.6~1.7m,孔底距为(0.5~0.7)W。落矿的较小抵抗线W为1.8~2m,炮孔密集系数为1~1.1。最终孔径一般不大于65mm,孔深10~13m。
电耙巷道底部结构是我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底部放矿结构。崩落的锰矿石由喇叭口经斗颈、斗穿进入电耙巷道,不合格的大块在斗穿口处二次破碎,块度合格的锰矿石用电耙耙入溜矿小井、经闸门装车。这种底部结构中因有电耙巷道,故称为电耙巷道底部结构。